

近日,三河市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发布了项目编号“Z1310821801012001密涿高速102国道互通至天津界城市设计中标结果公示更正公告”
截图来源: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
公告的服务内容中提到:
“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,我市作为北京同城发展地区,对我市的要求也逐步提高,为了提升城市形象,按照2018年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安排,三河市城乡规划局拟对已编制完成的《102国道(沿口桥至天津界)环境综合整治规划》修订提升,组织编制《密涿高速102国道互通至天津界城市设计》,《密涿高速102国道互通至天津界城市设计》规划面积约为1.2平方公里。”
看来又一项设计编制即将要落地了!此外,该公告中其实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:三河已成北京同城发展区。
图片来源网络
百度百科解释,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,在经济、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,以相互融合、互动互利,促进共同发展;以存量资源,带动增量发展,增强整体竞争力;以优势互补,相互依托,完善城市功能,建设和谐宜居城市。“同城化”不是“同一化”或者“同体化”,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,而是形成辐射力、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。
这个“同城化”的概念解释完全契合了当下通州副中心与北三县的关系,协同发展、辐射带动。而早前公布的《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(街区层面)》草案也明确过: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(大厂、香河、三河)是协同发展的关系。
长久以来, 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及京津冀协同发展、“四统一”规划等,衍生出的燕郊会不会并入北京,何时并入北京这样的猜测不绝于耳。这也导致大家对三河、燕郊地区功能定位的模糊。如今,短短的一则公告,十几个字便给出答案。
实际上,近两年来,三河、燕郊也一直是按照同城发展这样的功能定位,充分利用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等优势,加快与北京的“同城”概念建设。比如,建立互惠互利的基础设施对接体系。在供电、通讯方面都引入了京冀两套系统,在供热、供气等方面实现的资源共享,还有今年引入的北京环卫、交通管理上与北京的对标等等,这些都确保了与北京的整体规划相互衔接, 成为实际意义上的“同城”。
同时,三河、燕郊在资源配置、生态管控、产业协作、公共服务、基础设施、交通系统、风貌设计等方面也积极主动推进与京津的全面对接合作,并已取得显著成绩。
虽然,并入北京还是一个未知数,但种种规划已充分说明,作为北京同城发展地区的三河、燕郊已经成为协同发展、对接京津的最大受益者。